米乐m6官网下载

米乐m6官网下载:今日大雪|莫叹冬日寒且喜暖阳时

发布时间:Wednesday 15th of May 2024 12:02:23 PM 来源:米乐m6客服在线 作者:米乐m6官网app下载安卓版

  大雪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至此而雪盛也。”大雪时节,北方是“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”的恢弘景观,南方也有“漫天柳絮,轻舞梨花”的浪漫图景。

  大雪时节,山舞银河,千鸟绝痕。江南荸荠甘如梨,山茶傲霜雪。冬腊风腌,蓄以御寒。白居易写《夜雪》:“夜深知雪重,时闻折竹声。”宋人白玉蟾(葛长庚)在《雪窗》诗里说:“素壁青灯暗,红炉夜火深。雪花窗外白,一片岁寒心。”大雪下在文人心中,是一幅清寂图景。

  大雪时节,北国的红叶已凋零,江南的红叶却染遍山林峡谷。苏州的天平山,南京的栖霞山,游人如织。每年这个时节,来与江南的千山红叶会一会,不负这初冬时节里的一片火红相思。江南的银杏树黄了,在庭院,在山顶,撒下一地金黄。每年这个时节,我便想与老银杏树会一会,走进老银杏树构造的如蛱蝶纷飞的梦境里。

  大雪时节,北方已是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的盛冬之景,南方也进入了大降温的时节,此时的南方,有山的地方能看到云雾缭绕的景象,那是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,形成的物象。

  古人将每个季节的节气分为三候,以五天为一候。在我国古代很多的史书典籍之中,对于每个节气,月令都有着丰富的记载。

  元人吴澄在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“鶡鴠(hédàn)不鸣……虎始交……荔挺出……”《逸周书·时训解》中这样记载道:“大雪之日,鴠鸟不鸣。又五日,虎始交。再五日,荔挺生。”

  每年公历 12 月 6 日至 8 日之间,太阳运行到黄经 255 度时,即为大雪节气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曰:“大雪,十一月节,至此而雪盛矣。”这个节气的到来,意味着仲冬的来临。

  这是真正严寒的开始。“小雪封山,大雪封河”,自此,零度以下的气温成为北国的常态,雪多了起来,大了起来,生活的场景每每进入雪花纷飞、雾凇满枝、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,即便在温暖如春的岭南,间或映入眼帘的红叶疏枝,尤其是倏忽而至的北风阴雨,也会让人的体感蓦然沉入冬的气息之中。

  它会冷得让人哆嗦,让人颤抖,却又隐含着脉脉的温情,没有“透心凉”的霸道,不是那么无情的彻骨。

  它的冷又是浓郁的,重重地把世界包裹起来,连喜欢在冬日里啼鸣的寒号鸟也闭上了嘴,没有力气没有心思再叽叽喳喳了。

  《礼记·月令·仲冬月》记载:“冰益壮,地始坼,鹖鴠不鸣。”古人的一种说法是,鹖鴠是一种“夜鸣求旦之鸟”,夏月毛盛,其鸣唱仿佛在炫耀自己的美丽,到冬日毛羽脱落,冻得瑟瑟发抖,也还是鸣唱甚欢,故在《本草纲目·禽部二》中,将其记作“寒号鸟”。这样不畏寒冷的鸟儿,到了大雪初候,也被至极的阴寒所迫,不再鸣叫了。

  如此的至阴之寒,没有让生命萎靡,反而成就了最富诗意的冬天。因为有雪,有大雪。漫天飞雪,带来丰盈的诗意。

  苍茫,萧瑟,天地皆雪意,唯有蓑笠翁,独钓寒江。在中国传统绘画里,冬雪图充满静穆之美,尽显“冬藏”之文化内蕴。西画则呈现色彩与动感之美。日暮,晨光,小镇,村庄,印象派大师的画笔展现了他们眼中的雪,冬雪因为有了画家的感受与情感的投入而呈现出丰富变化。

  多少伤痛,多少无奈,多少沉重,多少欢欣,多少希望,都沉蕴在一颗充实超然的心灵中,化作那一个沉静的背影,把悲欣交集的生命活出永恒的诗意。

  到了大雪二候,别看才过去短短几天,比起大雪初候已是大不相同。气温下降非常之快,风雪席卷北方,频频到来的寒流使得南方也进入了最难受的阴冷模式。

  严冬的气息愈来愈浓,日甚一日的寒冷逼迫生命躲避、蜷缩、蛰伏在各自的“窝”里,贪恋着那不可或缺的温暖。大自然的山林原野之中,动物的影踪几乎绝迹,人类活动的大街小巷,尽是匆匆赶路的身影,急不可待地奔向那储备着热量的楼宇房间。

  其实不然!你看,你听,在那冰天雪地之中,莽莽群山之间,虎啸阵阵,虎吟声声,如激越的鼓点,奏响了生命在严冬时期的交响。

  立秋虎始啸,仲冬虎始交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如此解释大雪二候“虎始交”:“虎,猛兽。故《本草》曰能避恶魅,今感微阳气,益甚也,故相与而交。”在大雪二候,百兽之王的老虎已经率先感受到了阳气的萌生,开始求偶交配了。虎在发情时的叫声异常响亮,其传播距离可达两千米远,在严冬静寂的雪林中,恰似于无声处的惊雷,激荡出生命原始、粗犷而蓬勃的呼喊。

  虎是孤独的,凶悍的,却也是极其敏感的。当阴气到达极致时,阳气反倒开始滋生了。天地间那一丝萌动的阳气,微弱得难以察觉,却立刻被虎敏锐地感知。

  虎的生命,因了这些许阳气,顿时闪亮了起来,那活跃如火的热力,奔腾似风的气势,撕裂了沉寂冰冷的冬。冲破严冬至阴压迫的虎虎生威、虎虎生气,强悍,威严,充满阳刚之美,这是对生命的礼赞。

  还记得小雪三候“闭塞而成冬”吗?那时,阳气上升而阴气下降,阴阳二气不再相互交会,导致天地闭塞,寒冬降临。但是进入大雪节气,寒冬真正来临时,情况又发生了本质的变化,阳气开始生发,阴阳开始交会,天地之气又开始了新的流转,万物交感而生的通道再一次开启。

  阴盛极而微阳生,阴阳接而变化起,这是天之道。天地变化本身便蕴含了事物向相反方向转化的深刻规律。深谙天道的古人将其总结为“反者道之动”,主张天人合一,提醒乃至告诫人们:生命当顺应自然,应时而行。

  踏着自然的节点,虎感微阳起而“始交”,完成了生命的延续,彰显了生命雄浑的力量。但虎历来受到特别的赞美,不仅仅因为它珍稀,代表着勇敢和力量,还因为它是“有时”者。东北虎的发情交配期只在雪花飞舞的仲冬、季冬时节,这被古人当作克制的表现,于是虎又因其生命安排的节制而成为静心明德的象征,为君子所重。

  这样的天之道、人之道,在一年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中不断地再现。但是,天地的暗示和先贤的警醒,是不是能得到人们广泛而深入的认识,并且使人们做到知行合一、循道而行呢?

  未必。有太多的人,其对自然的感悟,对天道的体悟,对古人的智慧,是多么漠然,多么无知,多么自大!

  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如此解释“荔挺出”:“荔,《本草》谓之蠡,实即马薤也。郑康成、蔡邕、高诱皆云马薤,况《说文》云:荔似蒲而小,根可为刷,与《本草》同。”

  就是说,一种叫荔的兰草,在仲冬之月万物均被雪覆盖的时候,独独长出了新芽,露出了地面。人们把这种野生的兰草叫作马兰。

  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画面!仲冬雪季,万物凋敝,小小的不起眼的马兰草,却抽出了新芽,以天为被、以雪为枕,在席卷天地的沉寂冷清中昂起高贵的头颅,向上挺拔地生长,蓬勃而生出细微却不可遏制的绿意。这是独与严寒抗衡的生命的绿意。

  比之大雪二候“虎始交”,“荔挺出”所蕴积的强大的生命力量更为震撼人心。虎是强悍的,是富有力量的,是勇者的象征;马兰草是弱小的,是纤细的,是柔软的。但对于冰天雪地中微弱的阳气萌动,二者是同样的敏感,同样的争先,同样的勇敢。这样勃发的生命力,有强弱之分吗?有高下之分吗?没有。生命的能量场里,没有弱者!

  微阳的萌生,并不能改变事物的本质,此时的天地,仍处于至阴至寒之中,阴气仍然在不断地集聚加重,寒冷的气息将天地紧紧地包裹着。但微阳带来了希望,希望便是生命前行的力量,即便是微光,已足以照亮“心”的世界。

  感悟于此,不禁泪眼唏嘘。天地含仁爱博爱之心,以大雪三候“荔挺出”的自然现象,告诫我们宇宙万物都是平等的,万物无所谓大小强弱高下之分,强壮之“虎始交”固然有力,柔小之“荔挺出”也同样顽强。至阴之下必有微阳萌发,阴阳二气将交互变化而达宇宙的平衡。故而,人作为宇宙一分子,当对万物持敬畏之意、恭敬之态。在艰难困顿之中要去发现微阳萌动,让希望的微光照亮生命前行的轨迹。

  腌肉、打雪仗、赏雪景、进补都是大雪节气的民俗。“小雪腌菜,大雪腌肉”。此时,家家户户门口,窗台上都会挂上腌肉、香肠、咸鱼等腌制品,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。如果此时恰逢天降大雪,人们都会热衷于在冰天雪地里打雪仗、赏雪景,其乐融融。

  古时,大雪时节是官家和民间藏冰的好时机。顾名思义,藏冰就是把冬季的天然冰块储藏起来,待来年暑天使用。我国藏冰历史悠久,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云:“二之日凿冰冲冲,三之日纳于凌阴。”所描写的就是在最冷的季节里凿冰、藏冰的过程,而“凌阴”是当时冰窟的名称,掌冰之人则称为“凌人”。《周礼·天官·凌人》载:“凌人,掌冰。正岁十有二月,令斩冰,三其凌。”入春以后,气温渐高,冰会有所融化,所以要以预计用冰量的三倍存入冰窖,故称“三其凌”。西周时期的冰窟建于地表之下,用砖石、陶片之类砌封,或用火将四壁烧硬,所以保温效果较好。当时冰窖的储量已十分可观,一九七六年,陕西秦雍城遗址考古曾发现“凌阴”一座,其容冰量竟达一百九十多立方米。

  藏冰时要祭祀司寒之神。祭品用黑色的公羊和黑色的黍子,祭器也需黑色。这是因为寒气来自北方,司寒之神就是北方之神“玄冥”,黑色就是代表北方的颜色。

  有了冬季的藏冰,才有夏季的颁冰,并且可以用冬贮之冰来制作夏季解暑的冷饮食品。宋代之时,制冷饮者在冰里加上水果或果汁来改善口味;而元代甚至会加上牛奶,这跟现代的冰淇凌已经有几分相像了。

  我国民间有“冬腊风腌,蓄以御冬”的习俗。大雪时节,天气寒冷干燥,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,不少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、腌腊肉,等到春节正好享受美食。

  这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灌香肠,需要肥瘦相间腌制好的肉馅、猪肠衣和小漏斗形状的灌肠容器。肉是顺着灌肠容器推进肠衣的,但每灌一段得用牙签在肠衣上戳个小洞,放出空气。灌满之后,用绳子一段段打结,悬挂在阳光处晒三到四天,然后在阴凉通风处晾一周到十天左右,便可蒸煮吃了,味道特别的鲜香。

  无论腌菜风鸡,还是腌肉灌肠,都与过去冬季物资供应不丰富和食品储藏条件差有关,食品容易变质,就通过腌、酱等方法把它保存起来。腌和酱的方式,过去是人们“度荒”的一种方法,发展到现在就成了民俗传统和代表着家乡的独有之味。无论走到哪里、有多少山珍海味,人们总是会忍不住地想念那一口自家土制的咸货。是呀,舌尖上的信仰,其实就是家乡的味道。

  大雪以后气温逐渐变冷,人们屋里屋外都十分注意保暖,纷纷穿上冬装,防止受冻,出现冻疮。鲁北民间有“碌碡顶了门,光喝红黏粥”的说法,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,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。

  《本草纲目》有:“红薯,补虚乏,益气力,健脾胃,强肾阴”的说法。现代医学认为,红薯富含蛋白质、氨基酸、膳食纤维、胡萝卜素以及多种维生素,同时,红薯可有效地防止钙流失。松阳种植番薯历史悠久,明成化《松阳县志》就记载松阳已开始种植番薯。1949年前,主要是南瑞苕、白皮白心、红皮白心(又称“六十日”),20世纪50年代后期引进“胜利百号”。1976年之前,松阳老百姓多煮番薯丝饭、番薯粥充饥。改革开放后,老百姓温饱问题解决,向吃好吃健康方向发展,又开始吃粗菜淡饭,五谷杂粮成为主食。21世纪,又有“紫薯”引进,说含富硒,人们把它当水果生咥。

  过去中医讲究夏病冬治,冬天进补。大雪是“进补”的好时节,素有“冬天进补,开春打虎”的说法。冬令进补能提高的免疫功能,促进新陈代谢,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。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,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,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。

  俗话说“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”。此时宜温补助阳、补肾壮骨、养阴益精。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。大雪节气前后,柑橘类水果大量上市,可以多吃水果。大雪时,北半球各地日短夜长,因而有农谚“大雪小雪、煮饭不息”等说法,用以形容白昼短到了农妇们几乎要连着做三顿饭的程度,可常喝点姜汤抗寒。

  大雪节气到。


米乐m6官网下载